某銅選廠磨浮工藝采用一段磨礦,礦石的解離度一直制約著兩種主產品銅、硫的分離 和最終精礦的質量及回收率。為了提高銅、硫精礦的質量和回收率,該選廠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收到了較好的 。
?
原磨浮設計流程,參考前期原礦多為氧化礦和混合礦,粗碎后進行洗礦采用泥砂分選、砂礦兩段磨礦、銅硫混合浮選的流程;后期處理單一硫化礦,采用銅硫混合浮選流程。但是,經兩個多月的試生產證明原設計的工藝流程通而不暢,生產不能正常進行,因此,投產后被迫采用原礦不經選礦、進行一段磨礦、銅硫混合浮選流程(見下圖)。該流程組織生產達六年,雖經過不斷地流程改造,生產能力逐漸上升,但精礦質量不理想,銅、硫回收率也難于同時兼顧。
現(xiàn)場流程考查表明,銅在尾礦中的損失達10~12個回收率,主要為原礦中的氧化銅和易過粉碎的次生硫化銅;損失于硫精礦中的銅回收率一般在6~8%之間,主要以連生體的形式存在??偭蚓V由混選尾礦的選硫泡沫產品與分離硫精礦組成,硫精礦中的銅損失主要集中在分離硫精礦中,損失的這部分銅礦物多以連生體的形式存在于分離硫精礦中,主要是銅礦物——黃鐵礦和銅礦物——脈石的連生體,占該銅礦物的75~80%,粒度相對較粗。
1、浮選工藝的改進
投產初期,混合浮選工藝生產近6年,選礦指際難于再上臺階。后該廠在選廠兩個浮選系統(tǒng)進行混合浮選和分步優(yōu)先浮選流程的工業(yè)性生產對比試驗。吸取兩種流程的優(yōu)點,根據(jù)礦石的特性,采用了部分晚合浮選流程(見圖2)。該流程增加了混粗選作業(yè)槽數(shù),克服了全混合浮選流程混粗選時間不足的缺點;吸收了優(yōu)先選銅早收快收的優(yōu)點,可適當提高混粗選作業(yè)的堿性,以控制混合粗精礦產率,減輕銅、硫分選作業(yè)的壓力,同時在混粗選作業(yè)加少量選擇性好的丁銨黑 (約為黃 用量的五分之一)?;熳孢x尾礦采用新增的浮選機選硫,該選硫作業(yè)配予礦山酸性廢水選硫, 良好。
?
2、石灰乳添加系統(tǒng)的改造
礦石中黃鐵礦含量高,礦石酸性大,有時入磨礦石的PH只有3~4,入選礦漿PH只有5左右。磨浮工藝中,抑制劑和調整劑采用石灰,多年的生產實踐表明, 是良好的。
原設計只有一個供給系統(tǒng),生產中常發(fā)生供給緊張的矛盾,影響粗選的 和分選效率,最終影響銅、硫精礦的質量和回收率。為此,增建了一個石灰制乳系統(tǒng),但是,隨著生產能力的穩(wěn)定和大量老窿礦的采出,石灰乳供給仍滿足不了生產需求,表現(xiàn)在貯存量小,石灰的溶化時間不足,石灰乳濃度不穩(wěn)定和流量不易控制等等。后該廠自行設計再建造了一個大型石灰乳攪拌槽,兩年多的生產證明, ,不僅滿足了浮選的需要,而且穩(wěn)定了粗選和銅、硫分選作業(yè),對提高選別指標幫助很大,同時節(jié)省了電耗和維修費。
通過不斷努力,整個浮選條件有所改善,現(xiàn)行磨浮工藝采用一段磨礦后銅、硫部分混合浮選,混合粗精礦再銅、硫分離的原則流程,經實踐,該流程較合理,因此,近幾年,該選廠選礦技術指標穩(wěn)中有升。
地址: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(yè)開發(fā)區(qū)檀香路8號 電話:0371-6777 2626 傳真:0371-67825066 Email:[email protected] 郵編:450001 |
||
版權:河南紅星礦山機器有限公司所有
豫ICP備09019551號-60
營業(yè)執(zhí)照
|